活动
活动预告
活动回顾

博古睿讲座 | “共生”的伦理:从漫画、文学与艺术寻找跨界的入口

2022-11-30 22:04:19

全程录像回放

2022年12月2日晚,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召开“共生的伦理:从漫画文学与艺术寻找跨界的入口”讲座,邀请台湾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教授黄宗洁,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师丹青共同探讨“共生的伦理”。活动由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潇娇主持,并通过哔哩哔哩线上渠道进行直播和实时互动。


当代艺术作品与漫画中的共生

ss_01 (自定义).png

黄宗洁从艺术与文学的角度讨论了当代混种、共生想象与发展的可能性。她首先分享了澳大利亚艺术家派翠西亚·佩斯尼尼(Patricia Piccnini)的多个艺术装置——如《迎接宾客》(The Welcome Guest·2011)中小女孩看上去非常愉悦开心,正要去碰触某个异种生物。该作品展示人与他者接触之时,日常的知觉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在不抱持任何偏见的前提下,可能更容易接纳“异形“的拥抱。然而其作品并非简化灌输儿童单纯、不谙世事的形象,而是带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例如《巷弄,早上11点15分》(Alley, 11:15am·2011)中,一条长街上有一只异形生物正在逃逸,后面的小朋友们神色各异。作者发问,这群孩童会对这生物给予怜悯的关爱,抑或是戏弄?

ss_02 (自定义).png

通过这一系列的作品,黄宗洁引出思考的起点:在必须与新事物接触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与新事物互动?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充满变异与边界流动的后人类时代,更具有松动的弹性,那么这样的弹性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不同于过往的视野、想象与发展的可能性?

由此,黄宗洁结合了李小镜、沈少民等多位艺术家的装置作品,列举了三种“混种”的可能。形态上来看,可以分为异质的人和异质的生物;形式上则有混成、组合和形变三种具体的融合方式,以上共同组成人类变异形世界的可能。

ss_03 (自定义).png

黄宗洁继续阐述她对漫画作品中共生的思考,以五十岚大介和松本大洋的漫画作品为例,这些作品关注人类自然的关系,采取“化为其他生物的眼睛”的方式,以非说教的方式用漫画所有的视觉特性作为一种武器,引导观众观看并思考。呈现了“环世界”概念,即所谓乌氏世界。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漫画故事,五十岚引出一种宇宙观:大家都是相同的,所以流动成为了可能。森林不只是树木而已,而是涵盖了其中所有的生物。但是听得到不等于听得懂,跨界也未必等于自我超越。而松本大洋的作品提出,要融入群体往往需要一定同质性。他的作品中有双重性的主题。异质性其实会使人不安,但是觉察到这种异质性才能更好地接纳他者。

ss_04 (自定义).png

作为总结,她提出一种“既是,也是”的视角。从“幻视“到”换位“鸭子、兔子幻视图。当从幻视到换位之后,我们就能从共生的伦理进阶到共死的伦理。

ss_05 (自定义).png


艺术与科学相融合产生的“新物种”

师丹青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从艺术与科学的视角讨论了二者相融合产生的“新物种”。他首先以“瓷生物乐园”项目为例,分享了虚构世界观主题空间中的“新物种”。在他曾负责的项目中,他需要打造一个面向年轻人的、用无实物纯数字手段展示瓷器,并形成可拓展的IP的瓷器展。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难题:如何让瓷器动起来?如何结合流行文化并浓缩海量的历史知识?如何形成记忆点?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他决定让瓷器“活起来”,即做一个瓷器版的“变形金刚”——用零件组合将无生命的瓷器赋予生命,并将展览命名为“瓷生物乐园”。

ss_06 (自定义).png

在“瓷生物乐园”中,由不同陶瓷器件拼接而成的“五个神兽”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性格、朝代与风格。在构思这些神兽的过程中,师丹青形容其为“戴着镣铐创作”,因为每一个零件均需在海量的瓷器名录中寻找刚好合适的陶瓷器来制作。最终的成品风格各异、色彩纷呈。他以宋代海捞瓷为灵感制作出了一个“海龟”、以青花瓷为灵感制作一只麒麟、以色彩绚丽丰富的明代瓷器制成一只朱雀……展馆的排布也富有巧思,他取材自中国传统家具博古架,给神兽建成不同的容器,并设计结构独特、清晰显眼的外立面等,形成瓷器的 “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

ss_09 (自定义).png

师丹青的第二个案例中,他构建了一个“星际花园”。在这个项目中,他协同各领域的专家共同构建了带有12个不一样的生态系统的星球,并为这些星球创作了形态各异的植物,例如冰湖下生长的冰玫瑰、双头生长的双生植物等,并通过全影像的多维效果来展示。

ss_10 (自定义).png

此外,他还分享了每年举办一次的太空艺术跨界工作坊。这是学科跨界融合创新的“新物种”。每年的工作坊中,他和他的学生们共同创作了许多精彩案例。例如专门给宇航员洗澡的太空“浴衣”、可以吸附游离的垃圾的“太空垃圾终结者”、可以通过充气改变动作的太空舞蹈服等等。

ss_07 (自定义).png

作为总结,他提出科学和艺术跨界融合能产生很多新的品种。许多情况下,这些服装和室内设计在地面都没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到了丰富多彩的想象环境中才产生了这种杂交的属性。


问答环节精选:怎样培养认知弹性

黄宗洁补充,我们试图去打破没有“弹性”的认知形式,认知的弹性是需要培养的,那么怎么培养呢?或许是通过艺术装置,或者各种文学艺术作品。透过这些作品,一种可能性和想象力就被带了出来。共生像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但是透过这些作品,可以把我们不熟悉的部分放大夸张化来表达,把简化的东西复杂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人有一种简化的理解程度。但是我们需要拿捏这个简化度,把弹性空间拉大,这是这些作品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大家需要艺术家文学家帮你把想象撑开来。

ss_08 (自定义).png

师丹青也补充,就用symbiosis这个词回应一下。共生听起来是个蛮积极的词,但是在生物学或者进化史上,它其实背后存在大量被淘汰的可能性。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和筛选,剩下的组合大概率是正好能耦合在一起的系统。延伸到他个人创作中,他很在意自己作品的规则性,这种规则性有一点像生物的进化,其实规则很简单,但是可以长出一个非常五彩缤纷的世界。师丹青希望他的创作不是一个封闭的、个人的天马行空的。


陈灵,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实习生 | 记录、采写






简介

活动主办方:

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
机构  

活动时间:

2022-12-02

活动地点:

在线直播

活动状态:

已结束